当前位置:御江韩>其他类型>重生:我的80年代> 第156章 捡漏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56章 捡漏(1 / 2)

周四,宣武公园外,北门口。

那叫一个人流如织。

李建昆觉得这个局没组好,地点和时间都不对。

当下为实现最大生产力,京城这边休息制度有所调整,按区轮休,礼拜四,正好轮到宣武这边。

眼前是一条旧货街,有点鬼市现形的意思,但要繁华许多,刚寻人打听过,好嘛,逢周四才开市。

街上卖什么的都有,旧货家具、日用杂物、自行车配件等等,不少古玩摊也混杂其中。

但李建昆转念一想吧,又有几分恍然,这样才好掩人耳目嘛。

“山河,在哪儿?”

两人随着人流,缓步向前,王山河昂着脑壳在路牌标识上一阵踅摸,当看到“福寿胡同”四字后,眼前一亮。

“到了。”

遂领着李建昆,分离出人流,拐进胡同。

胡同虽不宽,二面却皆是高墙大院,此地可是二环里,真正的京城市中心。这些老式院落,但凡能保存下去,往后每座都要以亿为单位计。

小王在一扇红漆大门前,顿住脚。

古制大门,其上带铜铆,有一对狮头衔环辅首。

小王抬手拍门,不多会,大门从里面开启一道缝,露出一张慈眉善目的脸。

“老爷子您好,海淀金三爷介绍的。”

门缝被拉大。

“里面请,里面请。”

走进门内。

嚯嚯!

已是人头躜动。

进门是方庭院,颇具规模,边边角角戳着不少人,三五成群攀谈着,都挺有素质,轻声细语的,无人大声喧哗。

庭院右侧,有扇石拱门,不时有人进进出出。

李建昆和小王都没空关心其他,还算不上这個圈子里的人,目标很明确,只为古董。

没见李建昆挎着黑皮包么,鼓鼓囊囊。

进门后也没人招待,两人不约而同瞄向石拱门,结伴走进去。

里头是个后院,别有洞天,沿着边角摆起不少桌台,上面有货!

或是瓷器,或是字画,或是古钱旧币,或是木艺玩意和玉器……就连那些造型古朴的桌台,本身很有可能也是古董。

琳琅满目。

两人眼神明亮。

好嘛,外面街上搞大集,这里开小市。

如果不是上回在地安门那边,亲眼目睹过,有那么多追大筐的古玩先行者,李建昆还真不知道,京城古玩市场,这年头其实已经初步兴起。

原本他以为至少要到80年代中期。

小王迫不及待凑上前,每一个“摊位”旁边,都戳着几个人,当面的显然是卖家,背对着的则是买主。

“你先看,看中了叫我。”

李建昆走到小王身后,拍拍他的肩膀道。

场面与李建昆所想不同,听说是高端局,脑子里不自觉幻想出拍卖会的形式,是他想得太高端了,实际也是摆摊售卖。

货品真不少。

价值不高的那种,他也就不打算要了。

小王颔首,率先瞄中的,仍是一件瓷器,目前来讲,他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最深,也最有把握。

像李建昆这种俗人从真金白银的角度,更青睐的字画,这会小王还谈不上有啥造诣。

一件方形多角罐。

乍一看,品相没得挑,完好无缺。

底下有款:大明万历年制。

此时被一名有意向的买家,拿在手上细细打量,周遭其他人,包括小王,皆伸长脖子,凑着瞧上几眼,绝不催促,更不上手。

这买家看了好半晌,露出满意笑容。遂也不说话,伸出右手,跟卖家握在一起。

不多会分开,买家苦笑摇头,转身离开。

看得李建昆一头雾水。

咱有个好习惯啊,不懂就问。

小王解释说,古玩圈有三个最基本的规矩:

其一,交易时,但凡东西被别人拿在手上,哪怕双方价格没谈拢,只要东西还在别人手里,甭管旁边有多少人迫不及待,都不能上手去拿。

其二,上手的古玩,哪怕跟卖家所述完全不同,你也不能说是假的,顶多说不真。

其三,大庭广众下交易时,不说钱,早年间穿长衫,双方在袖子里一比划,叫作“袖口数乾坤”,现在通常做不到这么隐蔽,但老规矩仍然保留着。

涨见识了。

李建昆心想,他要是今儿一个人过来,怕不是要因为不懂规矩,被人给轰出去。

小王在这边等着上手,他刚学到规矩,兴致勃勃,打算去效验一番。

遂寻到一个卖小物件的“摊位”。

案台上,有序摆放着一些古币、旧钱、玉器、银饰,邮票,蛐蛐罐啥的。

旁边有买主正在上手一只蛐蛐葫芦,几个人够头打量着,卖家拍着胸口保证,是正宗的三河刘。

李建昆听成“沙河流”,心想沙和尚哥们倒是熟,完全不懂,对这类玩意也没兴趣,搭眼在案台上,对一堆古币旧钱倒是兴致浓厚。

咱一个收藏小白嘛。

就跟后世许多人喜欢整些老钱、外币,压钱包一样的心理。

这些个,周边似乎完全没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