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御江韩>历史军事>舍弟诸葛亮> 第174章 公孙瓒已死,吕布还能活多久?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74章 公孙瓒已死,吕布还能活多久?(1 / 3)

从刘备处得知、朝廷终于正式下旨让扬州军明年讨伐黄祖,这个好消息着实让诸葛兄弟稍稍振奋了一下。

这倒不是说他们对于黄祖有多仇恨,多么想干掉对方。

而是自己好不容易认认真真种田攀了一个多月科技,鼓捣出来的两件新玩意儿,明年就能实战用上,这种感觉实在是爽。

搞技术的人,最恨的就是弄出来新东西却没有应用场景,不受实战重视,现在可不是刚瞌睡就送枕头了么。

不过,马上就要大过年了,过完年还要春耕,所以打仗的事情倒是不急。

知道有这么回事儿,然后让黄月英、刘晔和蒲元那边各自加快进度,把实验室成果尽快转化为工业成果、磨合量产,才是正道。

黄月英身体不好,所以忙活到过年也就先休假了。

刘晔这种降将,却是必须证明自己,所以正月里难得没怎么歇。

他在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偶尔点拨下,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,把除掉“鼠笼式起重机”这個核心技术以外,配重投石机的其他小技术难点,也一一磨合攻克,最终在这年二月底之前,生产出了第一台完整的“配重投石机”实物。

当然了,作为初代产品,其尺寸、吨位肯定远小于历史上蒙元灭宋用的“回回炮”。

历史上蒙古人的回回炮,据说最大的配重质量有六吨之巨,用三十倍的杠杆,把一百五十公斤的巨石丢出去。

刘晔试产出来的第一台实物,也就勉强用了一吨多的配重,只有一千年后蒙古货五分之一的吨位。

而蒲胜、蒲元叔侄那边,正月里同样没敢歇息,和手下工匠们一起赶工了一个月,总算是把第一口用耐火砖砌出来的实验性高温熔炉给造好了。

这个时间,还包括了先按照诸葛瑾的指点、砌一口烧耐火砖的窑的时间,并且量产了几万块铝酸盐土烧制的耐火砖。

焦炭燃料和萤石助熔剂的问题依然还没解决,但仅仅有了这种新炉子,也已经能略微提升生产效率,可以进一步磨合强化灌钢实验。

诸葛瑾这种仁慈的管理者,也不会随便使唤人,所以加班肯定会给加班的好处。

首先他许诺了蒲胜蒲元等人,除夕之夜到大年初二还是可以休假的,也不差这几天。

年初三后开工,正月里剩下的日子每天算双倍的工钱,人人发一身新的兽皮袄用于过年御寒。

而且确保所有工匠每天每顿有鱼肉吃,数量管够,还不会拿那些零碎小猫鱼凑数,都是挑整条少刺的大鱼。

主食也管够,铁匠们体力消耗大,流汗多需要补充盐分,还有宵夜供应,榨菜也随便吃。诸葛瑾专门给铁匠和烧窑匠们开小灶,弄了独立食堂。

这样的待遇下,工匠们对于大过年加班也就完全不存在抵触情绪了,纷纷表示诸侯有什么差事尽管丢过来。

……

芜湖这边,时间转眼来到建安四年的二月初。

而这个时间点,芜湖城里发生的最大的事情,显然就是诸侯诸葛瑾总算成亲了。

各种繁文缛节神仙眷侣细节无需赘述,反正诸葛瑾总得找个年龄合适的女人结个婚。

过完年他都二十四了,年纪摆在那里,等不到步练师成年了。

大小桥则是因为国法问题,必须是奴婢身份,这个洗不了,祢衡当初都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说了实话、被黄祖杀了,那就更是载入史册、南山可移的铁案了。

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人,自然也都要来观礼,一番喧闹自不必提。

成亲后诸葛瑾总得稍稍休假一段时间,整个二月份也没打算处理政务,反正刘备这边如今也还算清闲。

倒是诸葛亮,月初刚参加完大哥的婚礼,又仅仅在芜湖多住了三五天,就忙着赶回合肥去了。

因为春耕季很快就到了,诸葛亮必须去筹措、督导淮南二郡的水稻播种育秧工作。

去年的稻麦轮作只在射阳、海西两个县试点过,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,但今年要扩大到整整两个郡,还是会出很多问题,需要最专业的人士亲自盯着,现场办公第一时间解决。

而耐火熔炉炼铁和灌钢炼钢,以及配重投石车的生产,最困难的阶段也过去了,后续不用诸葛亮再盯着。偶尔出点小问题,诸葛瑾一个人就能搞定。

诸葛亮渡江北返之日,诸葛瑾亲自去了芜湖码头,送别了二弟和弟妹后,继续回去歇着。

整个二月上旬,诸葛瑾本人虽然没什么正事要做,但刘备如果哨探到什么天下大事、重大的要闻,还是会派人来他这儿通传一下,或者干脆是请他过府喝酒闲聊宴游,顺便同步一下信息。

短短十几天之内,刘备和诸葛瑾还真就先后收到了两三条影响天下局势的重大消息。

首先是二月初这天,诸葛瑾刚刚成亲后第三天,刘备就从北方归来的细作那儿,探听到了一个他早有心理准备、但真到了那一刻又难免悲伤的噩耗。

刘备心情不好,就请了关羽甘宁诸葛瑾鲁肃一起,又陪他出游散心了一次,顺便曲水流觞,然后喝多了才告诉大家:

“据从袁谭处回来的信使报知,伯圭兄已经在易京,亲手纵火焚毁了易京楼,火焚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