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御江韩>历史军事>舍弟诸葛亮> 第203章 黄祖:熬过了袁术,却没熬过吕布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03章 黄祖:熬过了袁术,却没熬过吕布(1 / 3)

曹操被袁谭的抢地盘搅局行径扰乱了思路,以至于一时间无法判断陈登起事失败、被刘备接盘,究竟是真的意外,还是刘备和陈登勾结的阴谋。

曹操只觉得情况有变得越来越复杂的趋势,让他头痛欲裂。

此后五六天,他又想尽了各种办法旁敲侧击求证。

包括差人给刘备送去质询的书信,打探刘备近期的动向。

查访盘问刚刚从吕布那儿迫降过来的东海郡沂西五县官员、将校,向他们了解陈登起事前的种种行迹细节。

最终,还是没能抓住任何刘备勾结陈登的证据。

事发时,刘备本人甚至还在芜湖县,提议跟孙策举行一次会晤,想达成一项关于“永久劝和孙策与王朗的和平方案”。

当然孙策最后并没有答应会晤,只是书信回复,但这不重要。

而刘备的主力大军,也确实在江夏郡,在全力围攻黄祖最后的据点夏口城。

直到曹操亲自赶到徐州时,夏口城还没攻破呢,关羽甘宁太史慈的旗号,都被拖在了夏口。怎么看刘备都是一心为国,毫无私念。

最终来接应陈登的人马,也确实是诸葛亮派到广陵郡参加夏季双抢,帮百姓种田的。只是在种田时,突然听说陈登起事,才倍道兼程来救援。

一切天衣无缝。

曹操身边的谋士,见曹操如此纠结,甚至都影响到了其健康状况和心态,也是暗暗焦急。

最后还是程昱颇有远见地劝了曹操一句:“明公何必纠结于刘备是否与陈登勾结?眼下这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刘备已经在下邳、东海站稳脚跟,而且背后有个稳固的后方。

我军如若急于追究这桩公案,不仅会影响到对吕布的最后剿灭,甚至有可能导致将来腹背受敌——袁绍自去年底歼灭公孙瓒以来,已经休兵养民,积械蓄谷,如今夏粮收获,河北人马愈发壮盛,听说黑山张燕也覆灭在即。

刘备地处四战之地,就算贪图徐州土地,也未必敢跟朝廷争竞。而袁绍背靠大漠,北方已无处可以扩张,若是击杀张燕后,找借口挥师南下,朝廷又当如何应对?不如暂且不要追究刘备,先攻破彭城,灭了吕布再从长计议。”

程昱提到的这些信息,有些也着实是因为诸葛瑾带来的蝴蝶效应——比如在原本的历史上,一直到官渡之战爆发,黑山贼张燕也还活得好好的,后来曹操击败袁绍,张燕立刻表示投曹,还保住了在并州的一亩三分地。

但历史上的张燕之所以能活那么久,一个关键要素就在于公孙瓒刚灭后不久,曹袁双方就在河内爆发了张扬、杨丑、眭固连环案,然后袁绍就跟曹操陷入了紧张,开始屯兵黎阳,半年后陷入全面战争,所以袁绍没时间腾出手来杀张燕。

现在公孙瓒提早死了两三个月,而吕布这边却又比历史同期晚死了几個月。袁绍还没跟曹操翻脸,现在正处于无敌可战的状态,只剩一个黑山张燕,所以天下明眼人基本上都看清楚了:如果朝廷这边,对袁术、吕布的残部追击再慢一些,袁绍肯定能有足够时间把张燕杀了,把后方团结成铁板一块,再寻借口南下。

曹操一想,也确实有道理,因为刘备的变故,自己连最后围攻彭城的进度都耽误了,眼下还是先确保吕布灭掉,再论其余。

饭要一口一口吃。十鸟在林,不如一鸟在手。

想明白这一点后,曹操很快就放下了心理包袱,头风病也稍稍好转了一些,此后半个月,只让人加急猛攻彭城,要杀吕布而后快。

……

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。

诸葛亮和赵云在徐州,和平偷掉整个下邳郡,外加东海郡位于沂东的三个县后,还确保了曹操没敢撕破脸清算、直接认了这颗苦果。

这一连串的消息,在短短三四天之内,就飞速传回了芜湖。五六天之内,也传到了江夏。

刘备这边,在确认曹操无能狂怒完了、没有掀起波澜后,终于稍稍松了口气,这才决定亲自北上徐州,尽快完成安民和接收的工作。

至于丹阳郡南部的防御,就交给鲁肃和张飞了。张飞一个人守家肯定是有问题的,但是敲打一下他,勒令其必须听鲁肃的建议,情况就会好很多。孙策如今跟刘备还没撕破脸,有鲁肃在也不敢乱来。

刘备本人在徐州的威望和仁德美名还是非常高的,刘备本人是否露脸,对于下邳东海二郡的快速、彻底掌握,非常重要。而且刘备本人到了之后,才能把赵云换回寿春、合肥方向,固守淮河中游防线。否则那个方向留出的缺口太久太大,也会有问题。

刘备启程后两天,江夏郡那边也得到了相应的消息。

诸葛瑾听说曹操忍了这口气、暂时认栽之后,立刻跟关羽商量:

“云长,是时候给黄祖最后一击了!我军此前蚕食缓攻,一来是体恤士卒,想要减少伤亡;二来么,其实是我考虑到如果夏口破得太快,我军主力已经从荆州回防,曹操会觉得下邳那边的变故,也是我们有意为之。

现在下邳东海的局已经做好了,我们已经充分证明‘事发时主公的主力大军不在场,一切事出仓促’,所以,也没必要留着黄祖这个障眼法了!急击勿失!”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